从“骨瘤?”到“脂肪瘤”:我的第一次手术日记
终于鼓起勇气,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手术。它不大,却把过去几年对“未知”的恐惧一并拆解了。
🧭 背景与时间线
- 2020:额头突然出现一个隆起,自查图文后高度怀疑是 骨瘤(Osteoma)。当时身体欠安,对“开刀”二字极度畏惧,选择回避观察。
- 2024-2025:隆起缓慢变大,开始留长发遮挡,心理负担上升。
- 家庭医生推荐 → 皮肤科:两个月前就诊,皮肤科初步判断为 脂肪瘤(Lipoma),但该科室不做此类切除,转诊至外科团队(主业偏皮肤癌切除/Mohs 环境)。
- 复诊确认:专科再次确认是 脂肪瘤(良性),建议“可观察”,也可出于美观/困扰选择切除。
- 下定决心:预约手术;今天完成切除。
🧪 概念速查:Lipoma vs Osteoma
- 脂肪瘤(Lipoma):由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块,软、可推动,通常位于皮下,生长慢,多无痛;常门诊局麻切除即可。
- 骨瘤(Osteoma):由成熟骨组织构成的良性骨性增生,硬、固定,好发颅骨/鼻窦/下颌等;影像学表现为致密骨质影,必要时处理更偏骨科/颌面外科路径。
一句话:软软能推的大多是脂肪瘤;硬硬不动的才考虑骨性病变。
🗓️ 手术日记
- 麻醉:局麻注射约三针,几分钟后局部完全无痛感(只是“触觉有、痛觉无”)。
- 过程:铺单、切开、剥离、缝合,全程零痛感,只有器械声音与轻微拉拽感。
- 时长:约 20 分钟。
- 包扎与医嘱:术后护士清洁、包扎,强调保持干燥,按指示更换敷料、复诊拆线。
- 止痛:备了对乙酰氨基酚(Tylenol)与布洛芬(Motrin),术后 3–4 小时有轻微胀痛,完全可耐受。按医嘱服用一剂后舒适度更好。
- 感受:比想象简单太多。恐惧主要来自“未知”,不是过程本身。
🧵 拆线与随访
- 计划:术后第7-10天拆线。
- 疼痛度:多数人反馈拆线是“拉一下”的感觉,不需要麻醉,几分钟完成。
🧰 术后护理清单(我的版)
- 前 24–48 小时保持干燥,遵医嘱更换敷料;
- 轻微肿胀/淤青正常,冰敷按医嘱进行;
- 一周内避免大运动、拉伸伤口的动作;
- 观察异常红肿、渗出、加重疼痛、发热等感染征象;
- 拆线后早期防晒+温和护肤,长期淡化疤痕(必要时硅凝胶/贴)。
🗣️ 语言角落:几组容易混淆的英文
- benign(良性)发音:bih-NINE /bɪˈnaɪn/
- That said:转折/保留(= however)。
- “脂肪瘤通常不需要手术。That said,若影响美观也可以切除。”
- As such:因此/就其本身而言(= therefore, in that capacity)。
- “它是良性肿瘤。As such,多半无需紧急处理。”
- By contrast / In contrast:对比/相较之下。
- “By contrast,骨瘤是硬的骨性增生,质地固定。”
🧾 延伸阅读:Mohs 手术小历史
- Mohs 手术全称 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(Mohs 显微外科手术)。
- “Mohs” 并不是缩写,而是创始人 Frederic E. Mohs 医生的姓氏。
- 他在 1930 年代发明了这一技术:
- 先切除一薄层皮肤病灶;
- 立即在显微镜下检查切缘;
- 若发现有残留癌细胞,就只在那个方向继续切除;
- 循环往复,直到边缘完全干净。
- 优势:治愈率极高(97–99%),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皮肤组织。
- 因此,Mohs 手术成为治疗 基底细胞癌、鳞状细胞癌 等皮肤癌的“金标准”。
🎁 给未来的自己
- 面对未知,信息就是镇定剂。把“可能是什么”“怎么处理”“风险有多大”一一拆开,恐惧值就下来了。
- 把安排前置:出行前锁定拆线时间,必要时备注“可候补提前”。
- 犒劳也很重要:下单了 iPhone 17 Pro——给勇敢一点的小小奖励。
结语
生活会越来越好。不是因为没有问题,而是因为愿意直面并解决问题。今天,把一件害怕了几年的事,轻轻地画上了句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