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st Buy 与我的电器店记忆:从 2001 到今天的一次“退货又下单”
🏬 初到美国的电器店记忆
我 2001 年来美国时,Best Buy 已经很常见了,另一个对手是 Circuit City。那会儿周末最爱去这两家电器店“逛一逛”。作为学生,许多东西买不起,但一走进店里,看到巨屏电视、震天的音响、琳琅满目的相机,还有一排排电脑,就觉得特别过瘾。
那时还没有苹果产品,更多是 HP、Dell, Bose, Sony 等老牌。房东说过一句话挺有意思:“电器其实是成年人的玩具,尤其是男生的。” 我也有个“文化冲击”:主机便宜、配件贵——比如打印机三四十美元,却不附 USB 线,单买一根还要五到十美元。第一次见这种“玩法”,又惊讶又无奈。
📖 一点历史背景
- Best Buy 最早成立于 1966 年,最初叫 Sound of Music,卖的是音响设备。直到 1983 年才改名为 Best Buy,并逐步扩展为全美最大的家电与电子零售连锁。
- Circuit City 更早,起源于 1949 年,最初是一家小型电视店,后来扩展为覆盖全美的大型电子连锁,在 1990 年代达到巅峰,一度是 Best Buy 最大的竞争对手。
- 两者在许多城市常常“面对面开店”,形成激烈竞争。我当时住的地方就是这样,一个 Mall 里对门就是 Best Buy 和 Circuit City。
- 但好景不长,随着 网购兴起、管理失误、定价不合理,Circuit City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中撑不住,最终于 2009 年彻底破产清算。如今只剩下 Best Buy 还在全美各地维持门店。
所以我 2001 年刚来美国时,Best Buy 与 Circuit City 就是电器迷的天堂。只可惜后来只剩 Best Buy 苦苦支撑。
🔧 我这次在 Best Buy 购买的经过
约一个月前,我在 Best Buy 预订了一台 Frigidaire 的 Cooking Range(带烤箱的灶具)。选它是因为家里冰箱同品牌,同一色系能搭;虽然不如 Samsung、LG 那么“智能”(Wi-Fi 等功能),但基础功能扎实、耐用才是我看重的。
结果前两天 Best Buy 来电:运输到店途中机器 受损,订单被取消。店里只有一台 open-box 展示机。我去看了,底部有个 小凹痕。按理说 open-box 本就应更便宜一些,加上瑕疵本该再低一点,但店员表示:我当时买的是难得的促销价,他们最多只能在那个基础上再少一百美元左右。
我当场就下了 open-box 的单。可回去越想越不对:有瑕疵的展示品只比新品便宜不到 100 美元,怎么算都不值得。于是打电话给客服,对方表示最多送 $100 礼品卡。
第二天我又去了门店,找到了前一天联系过我的店经理 Julio。他人非常好,处理也很干脆:直接把订单改回“全新机型”,按我最初的优惠价结算,并且免运费。这一下,心里特别踏实,也非常感激。
💡 一点感想:实体店的价值仍在
在 Amazon 等线上零售越来越强的时代,Best Buy、Staples 这样的实体电器店确实压力很大。但这次经历再次让我确认:实体店的价值不仅是价格,更是服务与体验。
- 能当面看实物、摸得到,这件事本身很有价值;
- 碰上负责的店经理,问题能快速、贴心地解决;
- 某些复杂电器(比如大件家电),交付与售后往往更适合线下配合完成。
希望这些实体店能继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。对我们顾客来说,它们提供的不只是产品,还有一份真实、可靠的服务体验。
⏳ 历史时间轴
timeline
title 美国三大电器零售商兴衰史
1921 : RadioShack 成立(电子零件小店)
1949 : Circuit City 前身创立(电视零售)
1966 : Best Buy 前身 Sound of Music 成立
1983 : Best Buy 改名并扩展连锁
1990s : Circuit City 巅峰时期(全美连锁,直面 Best Buy 竞争)
2000s : RadioShack 开始衰落,门店逐渐关闭
2008 : Circuit City 受金融危机重创
2009 : Circuit City 破产清算
2017 : RadioShack 基本关门,仅剩少量门店
2025 : Best Buy 仍在全美维持门店,继续抗衡电商
---
> 📝 小结
> - Best Buy 从 1966 年起步至今仍在坚持;Circuit City 已于 2009 年破产;RadioShack 从巅峰 7000 家门店到如今几近消失。
> - **open-box/展示品**并非总划算,尤其当**价差过小**或**存在瑕疵**时;
> - 遇到问题,**回店沟通**往往更高效,**好店长**就是门店的核心资产。